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集团新闻

5公斤非花小件被查处:濒危之下,红木终将成为历史传说

昨天,木友发来一篇新闻: “3月25日,南京靖江海关在对一艘入境外轮换班船员行李检验时,查获一批木雕制品。经实验室鉴定,确认为濒危野生植物刺猬紫檀,海关已依法实施处置。” 新闻中介绍,该批刺猬紫檀木制品,共7件,重量: 5公斤。 “这么点小工艺品都不能进?” 作为濒危野生植物:必须按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条款执行;必须取得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许可证;必须按所在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流程申办。 刺猬紫檀,俗称非洲花梨,产于西部非洲。2000年列入红木国标,但在此前及之后只是零星进口。 2005年,在多哥办制药厂的山西梁老板将其批量发回国内;2006年,被某红木大厂引入生产。 2008年,在该大厂带动下,成为红木市场主力用材;2009年,因为开发推广这个新木种,该大厂被家协大会表彰,发了一个金灿灿的奖牌。 2016年9月,被CITES列入附录二,开始风波不断;2020年10月,因为某产地的濒危证问题,直涉二十多人,木材圈风声鹤唳,至今仍在发酵中。 从进口它可以领奖牌,到进口它可能挂号牌,沧桑巨变就在几年之间。 一位老红木人总结说,天道不测,造化弄人: 所有的一地鸡毛,都有一个浪漫的开始。 利剑高悬下的红木,并非刺猬紫檀一种。 这几年,因为濒危证问题,被海关辑私局请去的人很多,有些几年都没回来。 但对行业外来说,一切风平浪静,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红木家具,很多人心里都对红木的濒危打过问号。 2000年8月1日,《红木》国家标准开始实施,明确33个木种(2018年合并为29个)为红木。2016年9月的CITES缔约国大会之后,被列入濒危保护的红木木种已达18种。 短短十几年,弹指一挥间,主流红木用材就几乎全军覆没。 从2014年5月份开始,东南亚各红木产地国,纷纷出台针对大果紫檀、交趾黄檀、巴里黄檀、奥氏黄檀等红木的禁伐、禁运措施,铁腕打击红木走私。 近几年,东南亚产地国因此被抓捕的人数以万计。 2019年之后,很多在东南亚、非洲的中国木材商都撤离了产地。或转行、或观望。用一位老木材商的话说,现在是挣着卖白菜的钱: 担着卖白粉的险。 但国内的红木市场,在行业周期、产业链调整、汇率变化等影响下,波澜不惊。 一条产业链上,源头的山崩地裂,终究会在终端掀起滔天巨浪。当然,传导需要过程和时间: 也需要耐心和等待。 周前,中木商网发布了一条《近日来关于刺猬紫檀进口规范性问题消息频出》的简讯: “3月23日,国家濒管办发出通知表示,自2021年6月1日起中国将不再接受未经出口国海关在证书签注栏注明数量并签字盖章的出口证,国家濒管办及其办事处将不再接受未经签注的非洲国家木材出口证书。” 简短几句话,信息量巨大,直指核心。一些木材商大汗淋漓。 对红木行业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关于濒危物种的进口规范性问题,预计将进一步提升。走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大国形象越来越重要,大国担当也越来越具体。 按照目前的规范化趋势,产地的红木资源,可能将多得到一些休养生息的时间,但几十年乃至成百年的生长周期,让这一恢复过程显得遥远而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