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东南亚之后 非洲红木“禁令”再现江湖!!
2016年6月初开始,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先后发出红木出口“禁令”,如今,禁令潮开始有蔓延的态势,非洲部分国家也开始颁布木材交易禁令。 尼日利亚停止发放木材出口的CITES许可证 2017年伊始,尼日利亚已经停止了签发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许可证的工作,原因是该国的非法木材采伐目前已经不可控制,且森林资源的开采和野生动植物种的经营都是处于不可持续经营状态。环境部长称不再颁发CITES许可的工作状态从2017年1月即已经开始,将会至少持续到3月,直到政府寻求到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案。 紧接着,赞比亚政府也宣布自2017年2月开始停止原木出口,这当然就包括了最受关注的血檀。赞比亚土地与自然资源部长简·卡帕塔(Jean Kapata)称只有加工的木材才有可能会被允许出口,依据的是2015年第94号法令,随后部长再次宣布所有保留地之外的100公里范围内亦禁止各类原木的获取行为,在此范围内任何装运原木的机动车辆都将被没收,并要求赞比亚运输和安全部门配合这项决定以保障执行的力度。而除染料紫檀外,赞比亚所出产的另一种木材古夷苏木(俗称小巴花),亦受到中国木材市场的需求。 如今,不过几日,冈比亚也颁布了暂时禁止木材进出口及运输的政令!! 上周六(2月18日),冈比亚总统巴罗(Barrow)领导的政府森林、环境、气候变化与自然资源局根据森林法第16款第3条决定暂停该国的木材(包括原木)进出口与运输,其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观察。 冈比亚税收总局、港务局和其他相关机构根据这项要求,已经被通知停止签发各类许可公文,以便确保合法木材的流通。这项关于木材禁令的消息已经通告了冈比亚全国所有的地方政府,木材商,运输商以及安全机构。目前媒体关注的是该国警察对于这项新规定的执行力度,并是否可以保障木材交易可以使人民从中受益。 根据这项政府禁令,各港口和装运点都不允许运输和出口木材,各地森林和安全部门的官员可以没收任何装运木材的机动车辆。 此前,就有刚果、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等诸多非洲国家的原木出口禁令颁布。非洲大部分国家的这一系列举动无疑让人想到前几年的东南亚。在过度采伐中,非洲的部分红木原木出口大门正缓缓关闭。在很大程度影响了红木原料市场乃至于红木家具市场的走势。 非洲国家禁止原木出口的政策事实上屡见不鲜,然而由于木材原产国自身管理问题等原因,这些命令其实一般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而进口国家由于亦不能对非法木材随意进行定义,故通常在流入的时候多持放行的态度,真正能实施部分有效管理往往须向国际公约寻求帮助,如CITES(即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我国目前红木市场上的原料一般都是从东南亚、非洲、南美洲进口的。据中国海关2014年9月-2015年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刺猬紫檀进口价值总量国别来源分别是:尼日利亚38%,加纳18%,冈比亚、科特迪瓦各11%,几内亚比绍8%,贝宁7%,多哥5%,马里、塞拉利昂各1%。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从尼日利亚进口刺猬紫檀的比例在非洲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一。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从尼日利亚进口刺猬紫檀的比例在非洲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一。 自2014年以来到2017年2月为止,CITES公约已陆续将15种《国标》红木列入管制;此外,部分国家不断颁布实施木材及其成品的进出口禁令,在很大程度影响了红木原料市场乃至于红木家具市场的走势。 目前市场中的红木产品种类众多,小到手串、吊坠,大到茶几、板凳,再到屏风、床榻,可以说红木产品涉及了生活中的每一个门类。然而,即使是小小的手串,它的市场价格也从未低于几百元,更不要说那些雕刻精美的屏风、床榻了。 尽管材料来源较多,然而大部分国家有关红木原材的濒危证办理存在一定困难。越来越多的红木品类被“入约”所困宥,如果非洲红木再遭管制,那么很可能只剩下美洲的红木可用,而中美洲黄檀、巴西黑黄檀、亚马孙黄檀等木材在我国国内应用程度较低,微凹黄檀则因其色、纹、硬度类似缅甸红酸枝,渐被我国市场接受,不过,微凹黄檀同样已被列至CITES公约的附录II中。 很多人都在说红木“濒危”管制即将引起价格的上涨。事实上,价格的上涨无论对于买家还是卖家来说,都不一定是好事。一方面红木价格上涨固然代表了产品的未来价值增长;另一方面也让红木原材料加工成本越来越高,普通消费者对红木产品可望而不可及。 ----- 信息数据来源于网络